close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教授王公龍

以“絲綢之路”為軸線,深入解讀百座中外城市性格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書展作為弘揚主流價值、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將舉辦一系列體現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圖書閱讀推廣活動;著力提升產業能級、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叢書是在“上海改革開放40年大事研究”課題基礎上形成的,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系統研究上海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特別是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和實踐,並具有標志性和影響力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分析這些重大舉措的起因、過程、影響和經驗,對於上海和全國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對於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現實需要和理論意義。

2014年編輯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受到國內外讀者廣泛關註和好評。此後三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豐富、更加系統。

力圖全方位展示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成就

如果說絲綢之路研究讓我們洞見瞭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定會有人表示驚訝與質疑;如果說城市的創造是迄今為止人類文明進程中最偉大的舉措,則一定會得到人們普遍的支持與認同。“絲路百城傳”叢書的策劃正是發軔於這樣一個歷史觀的文化敘述:絲綢之路是一條無路之路;絲綢之路是一條既古老又年輕,“不知其始為始,不知其終為終”的漫漫長路;絲綢之路是一條歷史時空裡時隱時現,變動不居,連點成線,連線成網的超級公路;絲綢之路是一個文化概念,疊加其上的影像曾被不同國傢不同民族的人們呼作:銅鐵之路、紙張之路、皮毛之路、黃金之路;絲綢之路是中西文明交流與傳播、民族融合之路,也是西方探秘中國、解碼東方之路,更是我們反躬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向何處去?”的尋根之路、回傢之路;絲綢之路是今日中國走向世界的新起點、新思路,是“一帶一路”中國倡議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之路。

叢書分總論、10個專題和大事記共12卷。叢書以歷史資料為基礎,以改革開放為主線,以理論闡述為核心,以典型事例為內容。

集中展示“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主題圖書

闡釋《共產黨宣言》的當代啟示和當代意義

今年上海書展主會場序館以“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為主題,集中展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點主題圖書,包括目前已出版的30餘種中外文版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和新近出版的10餘種總書記著述。

這批集中亮相的主題出版物,不僅是上海出版界在優化內容,提升品質,創新轉型等方面的最新精品力作,呈現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設的新舉措,同時充分體現瞭全國出版的最新成果,凸顯時代精神,弘揚主旋律,傳播先進文化。

全書以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為切入點,以上海歷史演進和發展為脈絡,突出體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本書的讀者定位於上海的年輕學生,定位於來上海不久的新上海人,對於老上海人也有溫故而知新的作用。當上海向著“全球城市”再出發,人們滿懷信心地看到未來中國的理想之光。我們不禁暢想2035年上海美好的發展願景:未來三十年,上海什麼樣?這既是一個宏闊的歷史命題,也與這個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本系列研究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和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謀劃發起,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和當代上海研究所組織實施,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大力支持,被列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委托課題。30多名專傢學者參與瞭前期課題可行性和框架的討論,10多傢高校、科研單位和政府研究部門共同承擔瞭課題的撰寫。

2018年,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在中國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上海立足自身、著眼全國、面向世界,圍繞改革發展大局,按照中央對上海提出的要求,知難奮進、勇於探索,主動改革、積極創新、擴大開放,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闖出瞭一條新路,為全國的改革開放提供瞭寶貴的經驗。

大型城市傳記叢書“絲路百城傳”首部作品《上海傳》新書將在本屆上海書展首發。該叢書是為全面呈現國傢“一帶一路”的倡議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文化認同而策劃的圖書項目,遴選100座中外城市,以穿越時空的“絲綢之路”為軸線串聯,探進歷史,註目當下,深入解讀城市性格,展示城市文化4G-DVR即時影像行車記錄器底蘊,塑造城市形象和探尋城市發展內動力。叢書首部《上海傳》既是作者對這個城市的深刻解讀,也是上海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本身的文化體現。

講述發生在6000年歷史長河中的“上海故事”

上海市政協學習委員會長期關註上海文化建設,致力於海派文化研究。此次所策劃“上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定位於可供新老上海人和國內外遊4鏡頭行車記錄器推薦人自助行走的海派文化體驗叢書,為上海傳承傳播海派文化發揮積極作用。全書既有總的概述,也有分區細論。各區專卷,均述其特點,明其流變;既有基於歷史文獻的理性分析,也有得自當下調查的新鮮知識。

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是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

推出“紅色文化、海多鏡頭行車記錄器派文化、江南文化”主題出版展

2018上海書展特刊

2018年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自1848年2月這部著作降臨人世以來,《共產黨宣言》所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關於現實社會的所有著作中,很難找到一部著作像《共產黨宣言》這樣在世界上傳播如此之廣,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影響如此巨大而深遠。它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源頭活水,是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

170年來,世界發生瞭太多太多的變化,但《共產黨宣言》的思想光輝並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就產生的時間而言,《共產黨宣言》可謂一本“老書”。但恩格斯早就說過,“不管這個《宣言》多老”,這部著作“永遠值得一讀”。

弘揚主流價值、傳播先進文化,上海書展集中展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主題圖書

為什麼《共產黨宣言》具有穿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唯物史觀有哪些方法論啟示?這本書緊扣文本,選擇瞭十組問題,先深入文本,深刻闡發文本的思想,然後跳出文本,結合現實,闡釋文本思想的當代啟示或當代意義。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黨的前途命運系於黨自身。我們黨要永葆生機活力,要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過硬的自我凈化特質,努力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海派文化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中國文化

首次組團的中國外文局(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將在上海書展特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及國際合作翻譯出版成果專架,同時設立的還有“讀懂中國”等主題出版專架。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熊月之

海派文化不限於上海,但以上海為早、為多、為甚,其影響也以上海為圓心,一圈一圈向外擴散開去。海派文化是由江南文化吸收、融合瞭西方文化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在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鄉村與城市等相互聯系的背景下看海派文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海派文化是中國的南北文化結晶品與近代西方文化的化合物,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中國文化。

任何文化都兼具地域性與時代性。海派文化在不同時期,雖有一以貫之的內涵,也在不斷地新陳代謝,有因襲,有創獲,有損有益。不斷地損益、代謝、嬗變,正是海派文化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特性。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曾指出,上海要“傳承中華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華、弘揚海派文化品格”,將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這是一個立意高遠、美輪美奐的願景,也是一個涉及很廣、難度很高的宏大課題。海派文化既涉及觀念形態,也涉及物質層面,涉及文化創造、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弘揚的前提是調查、梳理、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18年,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0年的歷程。40年可謂“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其間既有篳路藍縷、“一山放過一山攔”的艱辛,也有柳暗花明、“堂堂溪水出前村”的欣喜,既有大刀闊斧、激情澎湃的樂章,也有彷徨困惑、如履薄冰的凝重。然而,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中國經濟的壯美騰飛,中國國傢實力和民眾生活水平迅速而大幅度的提升,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由此構成的綜合國力邁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已經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在風雨如磐、狂飆突進後見到的絢爛彩虹、光明前景。

這套叢書的出版,對於新老上海人瞭解上海、熟悉上海,一定會起到導航指路的作用;在海派文化研究史上,也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系統研究上海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在這裡,我們讀懂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楊鳳城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傳銘

縱觀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可謂波瀾壯闊、絢麗多彩。記錄這一華彩樂章,展示其偉大進程,是歷史學者的責任。這套“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力圖全方位展示改革開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次第展開及其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成就。本套叢書共分為七卷。

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仲富蘭

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瞭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瞭行動指南,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瞭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上海地方志,是上海的傳統歷史文化寶庫,凝聚瞭眾多專傢、學者的智慧和心血,編撰出版後,不能讓它們靜悄悄地躺在通志館裡沉睡,應該讓它成為可以利用的文化資源,使更多人尋根溯源、讀志用志,讓冷知識變得有溫度,讓模糊概念具有影像感,從而梳理上海城市的發展脈絡,讓上海文化的獨有魅力感染更多人。

正是從這個意義出發,列入“上海地方志普及讀本系列”的《上海六千年》三卷本以上海地方志文獻資料為基礎、以史實為支撐,生動講述發生在6000年歷史長河、6000平方公裡地域的“上海故事”。全書分為《遠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夢想》三卷,每冊篇幅約15萬字,總容量在50萬字左右,細數上海發展的“三部曲”:上海文明的起源,即上海6000年的人類生活史;上海城市的形成,即上海1000年的城市發展史;新中國成立後在黨領導下上海的成就和未來願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分30個專題全面、系統、深入闡釋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

2017年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收入瞭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一時期的講話、談話、演講、批示、賀電等99篇,分為17個專題,還收入習近平總書記這段時間內的圖片29幅。生動記錄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集中反映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發展的軌跡和成果,充分體現瞭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上海書展將推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精品圖書展,“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主題出版展、上海書展15周年回顧展等,匯集優秀出版物逾千種。
C4EC29874083D255
arrow
arrow

    shaslesmole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